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村情概况

五山庙村位于高桥乡人民政府西边,是高桥乡行政区之一,距乡政府5.2公里,东与石滩乡石河寨村以王爷庙小河为界,南同高桥乡悬峰村、龙潭村相连,西与土门村接壤,北跟岭上村抵界,村委会设在全村中心点川主庙,该村幅员面积2.89 平方公里,海拔800米以上,属高山地区,自然环境较差,全村有4个社,178户,698人,耕地面积593亩,其中水田234亩,旱地359亩,林地459亩,村设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16名,村两委干部 6人,村社干部 6 人,村小学两所(川主庙小学,五山庙小学)教师4人,幼儿园一所,幼儿教师1人,近几年因学生减少,加之外流,川主庙小学停办,现有五山庙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各1人,学生15人,村卫生室一个,文化室一个,有各类图书1万册,免费为村民借阅。


历史沿革

五山庙村在清、民国时期属仁石乡(包括石滩、平岗、高桥、仁和、长征、下两老君村等)五保的一小部分,解放后,属神潭乡五村部分,1955——1958年初高级社期间,村改为社,现在的一、四社为神潭乡五社,二、三两个社为六社,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神潭乡改为高桥乡人民公社,五六两社合并为一个大队,称五大队,大队办公室设在肖家塝,八十年代后,又由公社改为乡,大队为村,即现在的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委办公室设在川主庙附近。(因五山庙不在全村中心点)


地理资源状况

五山庙村年平均温度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四季雨量适中,气候宜人,一三两个社横穿全村中心段,长达2.5公里,宽约500米是田地,东边是大岩陡坎,西边山林,地质较为良好,二社靠王爷庙小河,上与三社大岩相连,山林多,陡峭,石卡多,田地少,人均不足0.6亩,四社在山顶,稍显平坦,山林占70%,土地石黄泥梁,较瘦薄,一二三社全是从上到下,从塘库放水自然灌溉,四社靠机电抽水灌溉,全村有人造塘库16口,其中一社3口,二社2口,三社8口,四社3口。


村内重大事件

1954年——1975年,全村共修堰塘16口;

1957年,新修五山庙小学一所(土木结构,样式新)

1958年,大队修建大队部,养猪场,在肖家塝;

1975年,改圈湾堰塘为水库,可容水3000立方米;

1968年,修建川主庙小学,大队办公室、会议室;

1987年,五山庙小学增建教室一间,拆去五山庙左庙;

1990年,全村通电;

2004年,高燕公路通车,折一社、穿四社;

2005年,村办公室通车;

2006年,三社道路通车,二社一半通车,一社部分户通车;

2011年,高燕路硬化,通村办公室道路硬化;

2013年,修建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文化室、卫生室;

2015年,一社部分户下路硬化;

2017年,修毛家塝村民聚居点, 34  户  119  人;

2017年,修建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硬化办公室到川主庙养兔场公路400米。


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村支书,肖富堂(1954——1958年任党小组组长,1958——1960任村支书)

第二任村支书:罗学金(1960——1962)

第三任村支书,肖富堂(1962——1975)

第四任村支书,罗开槐(1975——1992)

第五任村支书,肖新德(1992——2001)

第六任村支书,肖星斗(2001——2006)

第七任村支书,吴兴端(2006——2008)

第八任村支书,肖星斗(2008——2016)

第九任村支书,肖新国(2017——    )

 

第一任村长,李忠星(1952——1956)

第二任村长,李孝才(1958——1960)

第三任村长,肖富堂(1960——1962)

第四任村长,李忠星(1962——1969)

第五任村长,罗开槐(1969——1975)

第六任村长,肖富堂(1975——1991)

第七任村长,李孝书(1991——1993)

第八任村长,王廷寿(1993——1996)

第九任村长,肖星斗(1998——2001)

第十任村长,吴行端(2001——2003)

第十一任村长,肖新国(2003——2016)

第十二任村长,罗茂昌(2017——    )


村内主要姓氏

村内姓氏繁多,无有特殊大姓,相对而言,肖、李、王姓要多些,约占总人口10%,其余有苗、罗、赵、刘、毛、何、吴、马、邢、郑、郭、岳、谭、黄、周。


主要交通道路

高燕公路挂一社、穿四社,下接村办公室,一社接高燕路通至郑家湾、苗家嘴1.5公里,二社接悬峰村村道路,通至罗家河、毛胜凯处,约1.5公里,三社全通,约1.5公里,四社有高燕路穿过,少数已通户下1公里,全村有一社0.6公里,连三社0.4公里未通路,二社还有1.5公里未通路,只能靠步行。


主要经济业态

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大春以水稻、玉米、红苕,小春以油菜、小麦、土豆、碗胡豆为主,其余种些杂粮、瓜果蔬菜之类,由于交通不便,离城镇又远,收入甚微。经济种植以海椒、花椒、庭院果树为主,其余还有烟叶、蘑芋、药材之类,但收入不够稳定,目前该村以集体和个人结合,已种植灯笼椒50亩,青花椒120亩。

养殖业以生猪、黄牛、鸡、鸭、兔、鱼、蜜蜂等,个体养殖户罗平,2014——2016年办有养鸡场,出售小鸡一万只,鸡蛋无数,2016——2017又办养猪场,有母猪5只,商品猪10余只,何祥荣养黄牛20余头,刘茂杰养种兔300只,集体养种兔700只,贫困户每人养鸭50只,全村2000余只,还有养鱼大户,罗礼兵、罗平、王廷禄、刘茂杰等。

本村外出务工劳动力200人,主要流向上海、厦门、山东、山西、陕西、新疆、河南及省内。


村风民俗

该村改革开放以前,村民大多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粮食不能接济,到外地借粮、买粮,少数村民还靠国家救济,经济困难,全村无万元户,住的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无一座砖房,少数户用石灰将土墙房刷白,就算是最漂亮的了,赶场靠步行,买卖东西靠人背,时有偷盗出现,现在80%的户住上了砖房,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刑事案件发生,无人穿补丁衣服,外出或赶场坐车不走路,全村村民大凡有红、白喜事,不论贫富,操办一样,都要置办宴席,干盘子十个,水席十个碗,另外还有香烟一包,每人一个拉罐,婚嫁废除了旧风俗,白事一般开追悼会,少数死了母亲的要做祭文,请人主到三礼台说话,出灵前,抬灵的,打锣的要吃盘子,各方派代表说告言,例:抬灵的说:孝士跪灵前,礼仪很周全,今日送上山,荣华万万年。打锣的说:孝士跪灵案,礼仪也周全,鼓乐送福地,荣华富贵全。


社会事业发展

(一)村小学:1、五山庙,民国期间及以前就是一座古庙,庙内很多石雕,木雕,泥塑的神像,供人们烧香许愿,同时也有一所私塾学校。解放后,神像被毁,庙宇存在,私学仍在。1954年,成立公办学校,第一任教师翁炳周。1957年新修土木结构校舍在庙宇下边的操场边,庙宇未毁,办了一个小商店,1962年—1964年办过农中,1968年,并到川主庙小学,1970年又新办小学,1973年增加民办小学一个班,仍利用古庙做教室,1987年,在下面的教室旁新修校舍,拆去了古庙,2008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硬化了操场,教学设施齐全,解放以来,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很多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2、川主庙小学:解放前,川主庙也是一座古庙,也办过私塾,解放后,神像被毁,庙宇垮塌,1951年,在离川主庙不远的顺垭树办私塾一所,56年停办,58—62年又办过民办小学,1964年又在离顺垭树附近的郭家院办耕读小学一所,1968年,大队新建川主庙小学,由于川主庙是全村中心点,五山庙小学与耕读小学合并迁至川主庙小学,直到2008年,因学生外流和减少,停办。

(二)村卫生室:1969年,村办医疗卫生室一个,设在川主庙村办公室,医生肖新法,2003年迁到新修村委会。

(三)村文化室:五山庙村有文化室一个,有各类图书   册,免费为村民借阅。


知名人士

1、赵其华,生于1916年,卒于1996年,1933年参加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多次立功,受过伤,后任解放军某团团长,解放后被党和政府安排在山西省太原市某工厂任领导,从此在那里安家,曾三次回家探亲,逝世后,在巴中南龛坡烈士陵园建有单独的纪念碑。

2、罗义才,生于1917年,卒于1999年,1933年参加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受过伤,连级干部,解放后被分配在甘肃省兰州某工厂工作。

3、李忠星,生于1921年,卒于1997年,1933年参加红军童子团,因战斗负伤,与部分南下红军回家,证件齐全,解放后一直享受国家老红军优抚,历任五村村长。

4、该村还有多名革命烈士,在长征路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他们是:肖贵堂,邢邦贵、毛常义、肖汉朝、何学四等。

5、解放后,该村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先后27人,有的提干,有的入党,复员后,部分还参加了工作,以下例举如下:

(1)赵德义,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上过朝鲜战场,1956年复员回家,58年大办钢铁,曾参加南江竹坝铁矿工人,61年回家,任村民兵连长,生产队长等职。

(2)肖全根,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被提升为营级干部,复原后被安排在下两区任武装部长直到退休。

(3)罗开举,1958年入伍,在部队数十年,连级干部,后在辽宁省鞍山市某看守所任所长。

(4)王利义,高中文化,1976年入伍,入党后,后转任河南焦作铁道部工作。

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李年新、王德、王廷寿、何方林、马友常。

6、解放以来,该村人才辈出,有的从农村基层干部提拔,有的从部队复原,有的从学校深造走向国家工作岗位的多达33人。

(1)从农村走出的有:岳文理、南江镇派出所所长,肖周堂,高桥乡武装部长,肖利仁,高桥乡财粮干部,付开云,52年任神潭乡乡长,李孝才,53年—58年任神潭乡乡长,肖兴堂,下两区纪检书记,肖华山,下两区财政所工作。

(2)从部队复原的有:李年新,在部队是军医,复原后先任高桥乡卫生院院长,后提为乡计生办专干;苗绪昌,军医,复原后任神潭乡卫生院院长;岳尧章,下两区卫生院长。

(3)从学校出来的有:肖从根,重庆西南师大本科生,毕业后先在南江中学任外语教师,后考入政法系,现在南江县人民法院工作;肖绪根,61年毕业于有色金属学校,毕业后分配在成都金堂无缝钢管厂技师;肖定怀,高中文化,从乡干部到寨坡党委书记后调南江县宣传部工作;马啸风,大学本科,原傅家乡党委书记,现南江畜牧局工作;肖华根,中专,现在南江县公安局工作;刘哲,高中文化,从乡干部到计生干部,现在长赤镇工会主席;肖刚,河南信阳航空大学毕业,分配在云南省机场工作;李杨,清华大学毕业,硕士生,现在加拿大工作。

该村共有大学生36人。

(4)从事教育工作任教师的有:肖怀根、肖乐山、肖移山、王廷禄、肖孝聪、袁鹏。


文化古迹

(一)五山庙传奇,五山庙约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古庙,庙内供奉着许多石雕、木雕、泥塑的神像。庙外四周有五个小山头,庙宇建在中间的一个山头上,坐落在苗家的顶峰,故曰五山庙。据传说,在清光绪年间,有一人姓杜名洪书,小名奇娃子,人们都叫他杜奇娃子,其人人高马大,身材魁梧,方头大耳,一副凶相,赤溪乡人,慕名来到五山庙,占据庙宇,请了一名高师学习武艺,使一口羊角叉为武器,力大如牛,后来习成武艺,能飞檐走脊,还收留了许多兄弟伙,据说那时谢师还有个规矩,就是说,徒弟要在不分时候、地点、不分场合的情况下,能伤着师傅,哪怕是杀了师傅,方算出师,一天早上,他趁给师傅端洗脸水之际,师傅接过洗脸盆,从背后一刀劈去,师则反手用两个指头将刀口夹住,未曾伤着,后来其师自思有险,便悄然离去,杜与他的一伙兄弟,扬言要杀母祭旗准备造反,当地老百姓秘密反映到当时县衙,县长密令当时绅士岳中山,燕山人,很有势力,是地方一霸,人称中山王,又恰好是杜的舅父,要他在不论生死的情况下将其捉拿归案,之后还有重奖,杜练武在庙内,夜住附近的赵家营(现在的吴家湾),中山王便想出一条妙计,先用金钱收买了他的心腹兄弟伙两人,在一天下午,中山王先带两个跟随,到外孙那里去玩,晚上喝酒,再令几十个兵丁,趁当晚夜静时摸到赵家营,将房子团团围定,酒后陪中山王烧鸦片烟,此时,两个被收买的兄弟趁机偷走了杜的武器送出,交与外面的带头兵丁,直到深夜,当杜睡至朦胧之际,外面突然有人叫开门,杜情知不对,披衣而去,去摸武器未找着,他仗义高人胆大,忙着去开门,中山王假意不让他去,双手抱着他的脖子,刚冲到门前,外面一彪形大汉,手持羊角叉,踢破门,一叉刺进他的腹部,拔腿就跑,他一手按住腹部,一手拔出羊角叉,跳出来连伤几人,撵了三根田坎,血流如注,肠子露出,倒地身亡,县长表彰了中山王,兑现了奖金,后来一文人,将此事写下一出川剧,剧名《破五山》,远在陕西汉中等大小城镇演出,名震川陕。

(二)川主庙,川主庙约建于清光绪年间,也是一座古庙,庙内供着川主、义昌、土地、观音、药王等石雕、木雕、泥塑不等的神像,供人们时常烧香许愿,作揖磕头,虔诚供奉,也办有私塾。解放前夕,当地一名年轻水泥工人,姓付名开云,不信迷信,不信鬼神,在翻盖庙宇时,下房踢气,年少轻狂,用旱烟袋敲着川主老爷神像的头说:“你个狗日的,一天屁事不做,耍尽的,倒还安逸”,正说话之际,恰好遇着一位过路的肖老汉,当地较发财有势,听了此话,认为是指桑骂槐,借辱骂神像为名,打了付的麻烦,让他赔礼道歉,烧香赔礼。解放后,肖老汉被划成地主,付是破鬼神,斗地主的先锋,在斗争会上,他将肖老汉的长胡子,一根一根地拔下,并问他:你还歪不歪?付由于土地改革斗争中,工作积极,成份好,无有文化,还当上了神潭乡第一届乡长,此时川主庙神像被毁,1952年庙宇倒塌,集体化时期,生产队在此修了厂棚,平了晒坝,1968年又建成了川主庙小学,办有两个班、大队办公室、会议室。


山歌民歌

(一) 太阳落坡四山阴,打发孟良去搬兵;

一来搬的杨宗保,二来搬的穆桂英;

(二) 太阳落坡四山黄,贤妹出来收衣裳;

衣裳搭右肩膀上,斜眼斜眼看小郎;

(三) 太阳落坡要落西,野猫儿下山来拖鸡;

一步跳到鸡罩上,还不开口等几时;

(四) 贤妹儿长的白如云,好像白米饭一盆;

整个棒棒来夺倒,代齐大家搞不成;

(五) 正月里来是新春,朱洪武打马下南京;

左保将军李善长,右保将军常玉春。


二十四条:

       二十四孝老人言,大概之中说一番;

          书有三千八百卷,卷卷不离孔圣贤;

          大舜耕田牛一件,文帝尝药孝老年;

          木莲救母第三件,安安送来白云庵;

          王祥卧冰鱼自现,吴猛喂蚊第六件;

          姜氏夫妇孝感天,鹿氏奉母把茶端;

          董永卖身救父难,曾子打柴不辞艰;

        丁兰刻木十三件,蔡顺采桑与娘餐;

        黄香扇枕孝亲眷,郭巨埋儿富贵全;

        姜革用功给母餐,陆续怀橘奉家严;

        王裒伏墓守三年,高祖煎药送堂前;

        香英割股救母难,孟宗哭竹冬笋现;

        寿昌寻母千里远,庾典尝粪心诚虔;

         二十四孝古今传,传与大家作典范。


十月怀胎

正月孩儿怀在身,娘在房中闷沉沉,我娘怀我十个月;

生我千金路难行,满月临时生下地,娘奔死来儿奔生;

如若孩儿生下地,爹娘欢喜二三分,一岁两岁娘怀抱;

三岁四岁离娘身,五岁六岁人醒事,父母送我进学门;

父母望儿长成才,望儿长大成功名。


开荤吉言

1、今日开荤,娃娃聪明,易养在行,扬名显亲。

2、尝酒:小儿尝酒,越吃越有,丰衣足食,富贵长久。

3、尝饭:小儿尝饭,长大能干,能文能武,才貌双全。

4、开五荤:小儿尝品,从此开荤,为国为民,贡献青春;

小儿尝鸡,将把志立,鹏程大展,岂可小视;

小儿尝鱼,鱼游江湖,仓龙出海,奇志腾空;

小儿尝酥,长大读书,考上大学,再展宏图;

小儿尝肉,大有成就,既往开来,承前启后;


5、开荤赞词:

一吃一品当朝,二吃二仙得道;三吃三元甲笋;

四吃四季发财,五吃五子登科,六吃六位高升;

七吃七巧相逢,八吃八仙庆寿,九吃九九长寿,

十吃十全十美,十一吃智慧聪明,十二吃长命富贵。


6、开荤信礼:

(1)开荤取个钱,长大用不完,异日上大学,路上作盘餐。

(2)开荤礼已毕,走你妈那去,将来成了名,再来恭贺你。

 

脱贫攻坚

五山庙村系南江县烟草专卖局挂联帮扶村,自2015年1月起,南江县烟草专卖局派出了帮扶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局干部16人分别与村中4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县烟草局2015年投资4.8万元用于慰问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2016年投资21万用于慰问贫困户、新建青花椒产业园100亩、修建养兔场公路400米。

全村开展扶贫工作成效:发展集体经济青花椒100亩,建成种兔规模700只养兔场1个,新建卫生室、文化室各1个,发展到户产业42户,其中灯笼椒701 亩,农户养鸭子2000只,种兔280只,鸡320 只,电网升级改造15公里,建成自来水管道45公里,危房改造4户,迁入聚居点农户14 户 49 人,2017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